22日,GUSC2023無人系統大會于珠海順利召開,大會聚集“會、展、賽、戰”多種模式于一體,凝聚無人產業合力,共同筑造立體多元的高質量交流平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中,作為無人機城市應急安防巡檢的領先企業,星邏智能受邀參加“應急安全無人機系統創新應用論壇”,CEO王海濱圍繞無人機在城市應急安防中的創新應用與在場嘉賓進行深度交流,以無人機“烽火臺”模式為當前智能救援系統的推進展示了一場現代版的八百里加急!
自然災害的突發性、破壞性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論壇上,王海濱以2021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和2023受臺風“杜蘇芮”影響的河北涿州暴雨作為開篇,我們在天災等應急場景往往面臨著“斷網、斷電、斷路”的“三斷場景”,如何解決極端條件下應急救援“最后一公里”實戰難題,從而加速推動先進適用無人機系統在應急救援領域實戰化進程,是我們作為領先的無人機自動化企業應當肩負起的責任。
王海濱提出,從城市的俯瞰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屋頂樓頂是發生自然災害時較為安全的一個地點,它有三個優勢:設備擺放最安全有效;無人機起降位置絕佳;光伏面板通訊系統安裝較為便利,所以樓頂預設應急無人機機庫是最好的選擇。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此前星邏智能便推出了一套可以在城市屋頂部署的祺云無人機操作系統,通過將城市劃分為棋盤格樣式來分配無人機,充分發揮無人機的飛行效力,從而部署成為一套成熟的無人機城市化巡檢巡邏網格化系統。
^圖片所示
基于星邏智能成熟且豐富的城市應急管理經驗,為了解決應急場景下的“三斷難題”我們率先提出了全新的星邏無人機“烽火臺”系統。“烽火臺”系統的概念顧名思義,古時用于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臺,是古代重要軍事防御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星邏無人機機庫作為現代城市應急場景的“烽火臺”,通過網格化部署的形式放置在屋頂,同時利用屋頂上的光伏面板對機庫進行供電,在無遮擋的情況下形成一條連貫的通訊鏈條,信號通過部署在城市屋頂的機庫“烽火臺”進行傳輸,為城市應急通訊與災情巡邏提供了必要保障。
常規使用時,采用無人機機庫網格化模式、蜂窩網絡通訊和市電供電的運行方式,“烽火臺”之間保持通視,確保射頻通訊通暢,任何一個地方發生問題,都可以通過“通視”傳導到中央。
常規狀態下
遇到自然災害時,借助光伏面板的供電儲能系統實現無人機全天候的供應,在通訊鏈條的中心設一個中心節點,用以單獨設置較為昂貴的衛星通信,如同“秦直道”一般,可將緊急事件直達,同時利用令牌環的方式解決衛星通訊通信帶寬有限的問題,借助點到點的應急通訊、射頻通訊,讓每一個“烽火臺”的信號分時復用地聯通到衛星通訊上,及時向外界傳達現場信息。
緊急狀態下
王海濱還提出,這套方案也具備較強的經濟性,這樣一套無人機機庫網絡可以調度大大小小不同的無人機和無人機機庫,在此之后還提供了從空中到地面的全覆蓋視野,而在視野之后星邏又賦予了強悍的場景分析能力,例如城管類、應急類、安防類、消防類等皆能實現。
王海濱談到,在應急模式下,利用星邏萬象無人機AI巡檢系統,平臺接入應急指揮大廳大屏可對現場情況進行實時回傳,對災害現場的重要設備進行AI識別,對塔吊等高危設備中出現的腐蝕、彎曲倒塌、部件破損等問題進行精準分析和及時上報。
值得一提的是,星邏萬象平臺在災害中的應用貼近指戰員的使用習慣,可以遠程通過平臺進行智能追蹤、框選變焦、物體聚焦等操作,全方位、多角度監測目標情況,并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空喊話器還可對現場情況進行指揮,提高災后重建效率。
此外,星邏萬象的卷簾模式可有效比對每一時段現場的情況,通過每天的飛行建模來進行數據采集,有效告知用戶災情變化情況、災后重建情況等。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成熟,無人機在城市應急安防方面的作用更加顯著,不僅能通過智能化巡檢實現災情的有效預警,還能協助救援人員及時挽救受災人民的生命財產。
星邏智能希望通過無人機“烽火臺”模式和星邏萬象系統在城市應急救援中能夠實現“八百里加急”,為恢復美好家園快速構建起內外溝通的橋梁,持續實現城市應急安防管理水平的優化升級。